椎牛飨士网

「诊余思辨録」中医养生:七情致病,亦治病——喜

「诊余思辨録」中医养生:七情致病,亦治病——喜

喜致病

中医经典著作《黄帝内经》记载道“心在志为喜”、诊余致病“喜伤心”,思辨生情说明情志变化——喜与心这一脏腑关系非常密切。録中心对应喜,医养亦治反之过喜则伤心。病喜

该典籍同时指出:“暴喜伤阳”,诊余致病说明过度的思辨生情喜会伤及阳气,导致机体阴阳失调,録中从而发生疾病。医养亦治

例如,病喜一般正常的诊余致病欢喜愉快情绪,能使人情绪旺盛,思辨生情并能解除精神紧张状态,録中消除疲劳,医养亦治使气血调和,病喜营卫通利,心情舒畅。

但是,如果欢喜过度,就会使人气血涣散,神不守舍,会出现狂乱等证候,这即谓喜伤心。

还指出“喜则气缓”、“喜则肾气乘矣”、“喜乐者,神惮散而不藏”等。即过度的喜笑使人精神不集中,以致心气涣散而不能敛藏,甚则心气暴脱,或神不守舍。

范进中举的故事老幼皆知。范进正是由于中举之事来的太突然,突然的大喜刺激了他的心,使他心气涣散,变成了一个疯子。

喜治病

《黄帝内经》指出“喜伤心,恐胜喜”,就是我们常用的情志相胜疗法,即运用五行生克理论来指导,运用七情的生化克制来治疗情志疾病。

“恐胜喜”的理论依据是中医五行学,恐对应于肾水,喜对应于心火,五行生克关系为水克火,水火相济,由此产生“恐胜喜”,以达到“恐则气下”的目的。

即当人过喜而心气涣散,甚则心气暴脱,或神不守舍时,可使之处于惊恐惧怕状态,如观看令人惊恐的的影视剧本就可以达到纠正缓解人们过喜的情绪,随着紧张恐惧心理精神变化,涣散的心气逐渐得以收敛潜藏,形成水火既济的阴阳调和状态,如此气血调和,脏腑平衡,阴平阳秘,精神乃治,尽终天年。

范进中举过喜突发心气涣散之症,多亏了他一直惧怕的老岳父那记响亮的大耳光,和老岳父那张让他一直惧怕的老面孔,最终得以恢复正常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椎牛飨士网 » 「诊余思辨録」中医养生:七情致病,亦治病——喜